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,智能化气体传感器的需求日益提升。尤其是在智慧城市、智慧医疗、智慧工业、智能家居等领域中,气体传感器在整个物联网环境监测市场的应用份量逐渐增加。
根据Yole预测,全球气体传感器市场规模到2022年将会增长到10亿美元,2018年到2023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.3%。
根据GMI的报告显示,预计到2026年气体传感器的出货量将会达到8000万个,市场估值将超过20亿美元,同时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7%左右。
同时,由于国产替代的需求日益增加,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国产气体传感器在市场的占比将会大幅度提升。
全球气体传感器领先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、日本和欧洲地区,主要包括:城市技术、费加罗、安费诺、博世、盛思锐、艾迈斯半导体等。
国内气体传感器代表企业主要有:汉威科技、四方光电、攀藤科技、慧闻科技、精讯畅通、睿感、戴维莱传感、武汉微纳、合肥微纳等。
近几年,国内一些气体传感器企业也逐渐浮出水面,在国内市场中扩大份额。
从诞生至今,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气体传感器主要应用都集中在有害、有毒气体监测。
其中,气体传感器主要应用在石化工业中的二氧化碳传感器、氨气传感器、一氧化氮传感器等都能用在检测二氧化碳、氨气、氯气等有害气体、半导体和微电子工业的有机溶剂和磷烷等剧毒气体。
民用的住房、大楼、会议室和公共娱乐场所用二氧化碳传感器、烟雾传感器、臭氧传感器等。
在物联网领域的驱动下,这些气体传感器结合各类通信技术、AI技术的技术加持,使得这些原本在石油、化工、钢铁、冶金、矿山、环保、市政、医疗、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气体传感器应用面快速横向发展。
所以近些年来,我们可以看到气体传感器在智能家居、可穿戴设备、智能移动终端等领域的应用需求迅速增长。
细分来看,在工业节能、环境监测、智慧家居、医疗健康等各方面都有广泛应用。
随着对智能化、信息化的发展,工业转型升级、环境监测、空气品质改善、智能家居、医疗器械开发等各个领域对气体传感器的需求持续升级。
并且,随着MEMS技术的发展以及敏感材料性能的提升,气体传感器的小型化、低功耗、高灵敏度以及智能化程度将逐步提高,这种发展特性也正符合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