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进行动火作业之前,一定要先进行可燃气体检测,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,排除隐患,切实保障安全生产。
《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》、《中国石化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》等规范制度均要求动火作业前需进行可燃气体浓度检测,一般情况下,作业人员也会进行可燃气体检测,但为什么仍会在动火作业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呢?
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存在可燃气体的场所辨识不全面,在可燃气体检测时选点不合适,致使可燃气体的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现场情况,导致作业人员忽视了实际存在的风险。
下面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这两个原因,警惕可燃气体检测风险,不让悲剧重演!
原因一
对存在可燃气体的场所辨识不全面,污水池、污油池、地沟、管口、阀门等位置经常被忽视。
原因二
在可燃气体检测时选点不合适,尤其是在对大型储罐、不规则容器检测时,经常出现检测点不合适的现象。
动火作业点的影响范围不局限于平面,而是一个钟形区域,包括:动火作业点本身及周围的位置,以及高温颗粒物可能飞溅到的四周和下方每个位置。影响区内打开的设备、管线、阀门,密封不严的地沟、污水池等均是检测的重点位置,应进行全面检测。
可燃气体检测时,应根据可燃气体的密度、容器的大小和形状,选取合适的检测点进行检测;在对设备内空间进行可燃气体检测时,要使用气体检测仪附带的弯管或取样管,深入设备内部进行取样检测。
绝对不能使用设备外、设备开孔(人孔、通风口、计量孔等)处的可燃气体检测结果代替设备内的可燃气体检测结果;在设备本体上动火必须对设备内空间进行可燃气体检测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